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为何不申请专利?

发布者:卓科知识产权     时间:2018-11-09

我们都知道,在比较成熟或知识产权保护比较重视的公司,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实践就是建立一个由多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决策的跨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如公司设定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通常,这些部门的人员可能来自于法务部、研发部、市场部和财务部等。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职责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即决定如何保护公司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包括核心技术),如(1)是申请专利、作为技术秘密保护还是直接公开(不要惊讶,公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2)如果申请专利、需要在哪些国家申请(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市场和专利申请预算)等。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需要就相关的问题进行综合衡量并由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最终做出决定。

 

上面说了那么多,并不是为了表明所有的公司均会或者应该设置一个类似的机构来决定其技术研发成果的保护事宜,而只是想说明如何对技术成果进行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法律层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以及费用预算层面。而且,不同层面也并非完全割裂,如对法律和技术层面,市场和费用预算层面的考量有时即交织在一起。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来看看如何从法律层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以及费用层面来给出“一些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但不申请专利的理由”。

 

法律层面

1)核心技术不受专利法保护。专利法保护新的技术方案,但并非所有的技术方案或设计均受专利法保护。

 

2)核心技术不符合专利的三性要求。专利的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若某项核心技术不符合专利三性中的任何一项,则将无法对其申请专利保护。

 

3)保护期限方面的考虑。专利有法定期限限制。

 

4) 商业秘密不具有地域性。专利权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地域性,即一个国家依照其本国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的地域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约束力,外国对该专利权也不承担保护的义务。

 

5)公司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比较健全。商业秘密最重要的特征即“秘密性”,丧失秘密性则意味着其丧失了作为商业秘密获得保护的可能性。

 

6)核心技术不易被反向工程。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反向工程是商业秘密侵权抗辩的重要事由之一。如果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反向工程,则建议通过专利对其进行保护。

 

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的考量主要包括两方面:

 

(1) 对核心技术进行反向工程的难易程度。

 

(2) 核心技术的生命周期。之所以要考虑核心技术的生命周期,是因为对技术方案提出专利申请到最终授权需要经过一定的期间。在此情况下,若核心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则会出现专利还未最终授权但技术已经过时的情形。

 

市场层面和费用层面

市场层面主要指基于核心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目标市场和潜在市场。若拟针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则意味着在目标市场和潜在市场越大的情况下,需要提交专利申请的国家也将越多,所需花费的费用也必然随之上涨。


分享到:
咨询电话:0755-21675761 卓科微信公众号